你真的了解明朝嘉靖吗?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。
我国古代的皇帝有成百上千位,后世评论其功过对错时,大致会将他们归为两类:明君和昏君。明君中的代表有很多,比如汉宣帝、宋仁宗等;昏君自然也有不少,例如汉灵帝等。对于这些皇帝,后世的评价几乎都是一边倒,非黑即白。但是有那么一些古代帝王,简单地以昏君或者明君来概括却不那么适合,比如明世宗朱厚熜。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6年,年号“嘉靖”,后世多称之为“嘉靖帝”。嘉靖帝的前半生是无可挑剔的明君,然而中后期却沉迷于炼丹修仙、追求长生不老,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妥妥滴昏君。
嘉靖帝本来是与皇位无缘的,他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是明孝宗同父异母的弟弟,只不过是一个藩王。本来皇位入了孝宗这一脉基本上就不可能再传出来了,谁曾想接班的武宗朱厚照把自己给玩死了,驾崩的时候也没个儿子传位。大臣们只得根据血缘关系来找宗室子弟来当皇帝,找来找去发现兴献王朱祐杬这一脉是最亲的。而当时兴献王朱祐杬本人已经薨逝,并且长子也夭折了,最大的就是次子朱厚熜。当时朱厚熜年仅15岁,并且没有展现出出色的个人能力,于是成为了几位阁臣最中意的新皇帝。
对几位阁老而言,立一个年轻的皇帝,他们就可以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适当操纵皇帝,将皇帝培养成他们所期望的天子。但是他们低估了朱厚熜,这个年仅15岁的小王爷不仅非常“叛逆”,而且还十分有主见。众人将这位小王爷接到北京城后,就感受到了他的聪明才智。当时内阁首辅杨廷和安排他从东华门入宫、居文华殿,然而这是太子礼仪并非皇帝礼仪,于是朱厚熜便坚决不肯进去。他说:“遗诏以我嗣皇帝位,非皇子也。”双方互不妥协,最后还是皇太后出面调停才,让朱厚熜从大明门入宫、奉天殿即位。
仅仅是即位这件事,就足以看出嘉靖帝的手段和能力,而他上位后就发生的“大礼议之争”也是他这位少年天子对满朝文武的完胜。而后嘉靖帝力革前朝时弊、推行“新政”,不仅诛杀了钱宁、江彬等佞臣,还裁抑了司礼监的权力,极大地增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,朝政为之一新。史书上也将这个“天下翕然称治”的时期,命名为“嘉靖中兴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后来万历朝的“张居正变法”,也在极大程度上学习了嘉靖皇帝的改革。以硬骨头出名的言官也多次赞扬嘉靖帝:“今明天子综核于上,百执事振于下,丛蠹之弊,十去其九,所少者元气耳。”
毫不夸张地说,嘉靖帝在位前期,是一个没有争议的明君。但是在一段时间的统治之后,嘉靖帝渐渐对朝政失去了兴趣,转而开始沉迷于修道、追求长生不老,以至于得了个“道士皇帝”的头衔。为了方便自己修道,嘉靖帝索性开始放权,将国家大事交给了内阁和司礼监处理。而当时的内阁首辅便是臭名昭著的严嵩,他当权期间明朝再次走上了下坡路,嘉靖帝也因宠信严嵩被打上“昏君”的标签。但即便如此,嘉靖帝深谙为君之道,始终将最高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绝不是汉朝某些可以被宦官左右的皇帝。
当嘉靖帝从长生不老的美梦中醒来后,又立刻抖擞了精神,重新开始治理国家。他先是打压了严嵩,随后又起用徐阶为内阁首辅,国家也因此再次走上了正轨。为了缓和社会矛盾,嘉靖帝开始振兴纲纪,并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、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……嘉靖帝几十年没出手,一出手就直击要害,解决了当时的许多弊病。对嘉靖帝本人而言,他并不在乎后世说自己是明君还是昏君,他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。想治国的时候他就是所谓的明君,懒得治国的时候又成了昏君,到最后还能变回明君。
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切换,这正是嘉靖帝能力的可怕之处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67980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